图书介绍

企业家学实务: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企业家学实务:上
  • 沈珺,朱春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3422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企业领导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家学实务: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领导科学3

第1章 领导的概述3

1.1领导的含义3

1.1.1领导的定义3

1.1.2领导的科学与艺术4

1.1.3领导的理性与感性5

1.2关于领导的理解5

1.2.1领导的职能5

1.2.2领导的实质6

1.2.3领导的教育与经验8

1.2.4领导的评估9

1.2.5领导的手段10

1.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0

1.3.1管理与领导的辨析10

1.3.2管理与领导的联系14

1.3.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5

1.3.4领导和管理在具体工作上的区别18

1.4当代对领导方式研究的新成果21

第2章 领导者素质26

2.1领导者素质的含义26

2.1.1领导者素质的定义26

2.1.2领导素质的把握27

2.1.3领导者素质的特点28

2.1.4领导者素质的意义30

2.2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31

2.2.1政治思想素质32

2.2.2文化知识素质33

2.2.3领导能力素质34

2.2.4道德品质素质39

2.2.5心理素质42

第3章 领导心理51

3.1领导心理概述51

3.1.1领导心理的含义51

3.1.2领导心理的内容51

3.1.3影响领导心理的社会因素52

3.2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心理53

3.2.1领导者的心理及其调适53

3.2.2追随者的心理及其训练57

第4章 领导权力66

4.1领导权与权力66

4.1.1领导权与权力的含义66

4.1.2对权力的正确认识与运用68

4.2领导权的构成70

4.2.1决策权70

4.2.2组织权70

4.2.3指挥权71

4.2.4人事权71

4.2.5奖惩权72

4.2.6控制权72

4.2.7监督权72

4.2.8其他权73

4.3职、权、责、利的关系73

4.3.1职与权的分离74

4.3.2权与责的分离75

4.3.3职与责的分离75

4.3.4职、责、权与利的分离76

4.3.5“揽权”与“越权”76

4.3.6“抗衡”与“架空”76

4.4领导者的科学授权77

4.4.1科学授权的意义77

4.4.2科学授权的原则78

4.4.3科学授权的模式79

4.4.4科学授权的障碍80

4.4.5授权的奖惩力度81

第5章 领导基本职责90

5.1领导班子结构90

5.1.1领导班子结构的含义90

5.1.2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的标志90

5.1.3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91

5.2领导者的基本职责93

5.2.1科学决策93

5.2.2执行政策97

5.2.3知人善任99

5.2.4使用人才101

5.2.5组织管理104

5.2.6检查总结107

第6章 领导方法112

6.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点112

6.1.1领导方法的含义112

6.1.2领导方法的特点112

6.2领导的思想方法113

6.2.1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113

6.2.2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114

6.2.3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15

6.3现代科学方法119

6.3.1系统方法119

6.3.2信息方法120

6.3.3控制论方法121

6.3.4“木桶理论”方法121

第7章 领导艺术123

7.1领导艺术的含义、特点与原则123

7.1.1领导艺术的含义123

7.1.2领导艺术的特点124

7.1.3运用领导艺术的原则125

7.2常见的几种领导艺术126

7.2.1总揽全局的艺术126

7.2.2科学决断的艺术126

7.2.3推动工作的艺术128

7.2.4巧用“外脑”的艺术129

7.2.5驾驭人才的艺术129

7.2.6正确授权的艺术130

7.2.7人际交往的艺术131

7.2.8消除逆反心理的艺术133

7.2.9调适矛盾的艺术134

7.2.10管理非正式群体的艺术135

7.2.11激励示范的艺术136

7.2.12开展批评的艺术137

7.2.13语言表达的艺术138

7.3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139

第8章 领导激励与沟通146

8.1领导激励概述146

8.1.1领导激励的含义146

8.1.2激励在领导中的作用146

8.1.3激励的特点146

8.1.4激励的要素146

8.1.5激励的过程模式147

8.2激励理论147

8.2.1双因素论147

8.2.2期望理论148

8.2.3公平理论149

8.3激励的方式与手段150

8.3.1物质利益激励150

8.3.2社会心理激励151

8.3.3工作激励154

8.4沟通156

8.4.1沟通的含义与类型156

8.4.2管理沟通的障碍156

8.4.3有效沟通的原则157

8.4.4沟通的技巧157

8.4.5沟通的语言艺术160

8.4.6有效沟通的方式162

第9章 与领导相关的概念及应用168

9.1与领导相关的概念168

9.1.1领导与共事者168

9.1.2领导与价值约束169

9.1.3价值观与领导170

9.1.4领导和组织价值观170

9.1.5领导与情商171

9.1.6领导与人格171

9.1.7关于人格魅力172

9.1.8领导行为173

9.2与领导相关的应用173

9.2.1如何发现你的领导力173

9.2.2获得领导力的6种方式174

9.2.3领导力提升的几项法则175

9.2.4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勇气176

9.2.5几种没有效率的领导者180

9.2.6塑造领导者形象的几个方法181

9.2.7领导的九大思考184

9.2.8辨识危险领导的几个指标184

第10章 关于领导科学的阅读与分析187

第2篇 公司治理209

第11章 公司治理概述209

11.1公司治理209

11.1.1公司治理的由来209

11.1.2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派别217

11.1.3公司治理的内涵218

11.1.4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客体220

11.1.5利益相关者的制衡222

11.2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226

11.2.1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提出226

11.2.2“两权分离”理论228

11.2.3“两权分离”理论的缺陷228

11.3对公司权力结构的新界定230

11.3.1公司所有权231

11.3.2公司控制权231

11.3.3公司治理233

11.3.4公司经营234

11.4公司控制与公司治理235

11.4.1作为控制权基础的股权236

11.4.2作为控制权基础的债权237

11.4.3公司控制的双重基础股权与债权相结合238

11.4.4关于控制权运作的机制238

11.5公司治理的功能242

11.5.1任免公司首席执行官及高级经理243

11.5.2行使战略决策权243

11.5.3监督和控制公司的运营绩效244

第12章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245

12.1利益相关者理论245

12.1.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245

12.1.2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246

12.1.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实质248

12.2利益相关者研究250

12.2.1实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对策研究250

12.2.2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公司治理结构253

12.2.3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55

12.2.4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展望259

第13章 职工持股与公司治理261

13.1职工持股的含义261

13.1.1职工持股计划的概念261

13.1.2职工持股的特征261

13.1.3职工持股计划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262

13.2职工持股计划的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266

13.2.1我国建立职工持股制度的基本原则266

13.2.2职工持股计划的理论模式268

13.2.3建立职工持股计划的意义270

13.3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与机制273

13.3.1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273

13.3.2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与约束275

第14章 企业家激励与公司治理277

14.1关于企业家的理论277

14.1.1企业家理论277

14.1.2企业家激励的重要性279

14.2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279

14.2.1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279

14.2.2企业家的良好素质与修养体系280

14.2.3企业家的修身养性283

14.2.4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素质与修养的特殊性285

14.3企业家的精神因素286

14.3.1关于创新精神287

14.3.2关于合作精神287

14.3.3关于创业精神288

14.4企业家激励的制度分析288

14.4.1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288

14.4.2我国企业家激励存在的制度缺陷291

14.5企业家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298

14.5.1激励机制系统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298

14.5.2企业家激励方式的现实可行性研究300

14.6国外管理层收购与我国经营者认股的比较分析304

14.6.1经营者持股304

14.6.2管理层收购305

14.7上市公司企业家的激励306

14.7.1年薪制306

14.7.2股票期权制307

14.7.3年薪制与股票期权制的比较307

14.8家族公司企业家的激励309

14.8.1家族公司在一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309

14.8.2家族公司经理人的激励310

14.9企业家激励的有效性312

14.9.1激励失效的表现312

14.9.2激励有效性的标准316

14.9.3提高激励有效性的途径317

第15章 公司内部治理319

15.1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319

15.1.1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319

15.1.2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319

15.1.3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320

15.2股东大会322

15.2.1股东权利322

15.2.2股东大会的形式322

15.2.3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323

15.3董事会324

15.3.1董事会的性质与责、权、利325

15.3.2董事会的结构设计326

15.3.3董事会的内部委员会设计327

15.3.4董事会的考核329

15.4多层次的财务监督330

15.4.1财务分层理论及多层次的财务监督330

15.4.2公司治理与公司内部财务监督331

15.5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332

15.5.1“董事会-监事会”二元结构模式的调整332

15.5.2监事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334

15.5.3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理论与经验335

15.5.4公司内部治理可选择的方案及其剖析338

第16章 公司外部治理342

16.1我国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的分析342

16.1.1制度环境342

16.1.2市场环境345

16.1.3文化环境346

16.2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347

16.2.1融资机制与公司治理347

16.2.2价格机制与公司治理348

16.2.3并购机制与公司治理349

16.2.4报酬机制与公司治理351

16.3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52

16.3.1机构投资者352

16.3.2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原因352

16.3.3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方式353

16.3.4对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评价354

16.4银行与公司治理354

16.4.1主银行制的特点355

16.4.2主银行的治理机制356

16.5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357

16.5.1问题的提出357

16.5.2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内涵358

16.5.3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58

16.5.4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360

第17章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363

17.1跨国公司概述364

17.1.1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364

17.1.2跨国公司产权研究的理论基础365

17.1.3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选择366

17.1.4委托-代理模型的国际拓展367

17.1.5跨国代理成本及代理风险368

17.1.6多层代理下的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治理绩效的比较分析370

17.2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机制综述371

17.2.1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371

17.2.2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372

17.2.3国内对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374

17.3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治理机制375

17.3.1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治理机制375

17.3.2跨国公司在华三资子公司的治理模式375

17.4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治理378

17.4.1控股权生死攸关378

17.4.2母公司主导公司治理模式379

17.4.3控制人权、财权的主要手段380

17.4.4分配机制完善381

17.5跨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与要求383

17.5.1跨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性383

17.5.2跨国公司治理的要求385

第18章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391

18.1家族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393

18.1.1家族企业的国外研究393

18.1.2家族企业的国内研究397

18.1.3家族企业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400

18.2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与优劣势分析401

18.2.1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401

18.2.2中国家族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403

18.3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分析405

18.4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分析409

18.4.1业主型治理409

18.4.2利益相关者的引入414

18.4.3折中型治理模式中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416

18.4.4折中型治理模式中外部治理结构的构建418

18.5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419

18.5.1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困境419

18.5.2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变迁趋势421

18.5.3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原则423

18.6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路径424

18.6.1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424

18.6.2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425

18.6.3外部法律法规治理机制的优化426

18.7家族企业发展的治理模式427

18.7.1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427

18.7.2基于生命周期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428

18.7.3家族企业发展治理模式的构建429

第19章 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436

19.1公司治理选择的限制条件436

19.1.1市场环境的不完善437

19.1.2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制约437

19.1.3社会环境的滞后438

19.2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选择438

19.2.1股东大会的功能定位439

19.2.2董事会的制度安排440

19.2.3监事会的制度安排443

19.2.4经理薪酬计划444

19.2.5公司内部控制446

19.3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选择449

19.3.1完善证券市场的监控作用449

19.3.2培育理性的投资者450

19.3.3完善法律制度451

19.3.4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452

19.3.5完善信息披露机制454

第20章 关于公司治理的阅读与分析457

参考文献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