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张秀生,张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334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沿革及简要评述1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简要回顾1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2
一、内地建设战略阶段3
二、三线建设战略阶段7
三、战略调整阶段9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9
一、沿海发展战略阶段9
二、协调发展战略阶段11
三、区域发展战略新阶段12
第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2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基本理论20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概念20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和变动的经济学理论20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23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原因及影响28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29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29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1
第三节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32
一、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32
二、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33
第三章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与特征39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39
一、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演进的因素39
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40
第二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时间轨迹44
一、改革以前的结构变动轨迹44
二、改革以来的结构变动轨迹46
第三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空间轨迹49
一、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过程49
二、中国工业产业的区域集聚50
三、中国城市工业经济的集聚52
第四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政策轨迹53
一、平衡的区域产业政策53
二、倾斜的区域产业政策56
三、协调性区域产业政策58
第四章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63
第一节 东部地区的地位和发展优势63
一、东部地区的地位64
二、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65
第二节 东部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67
一、环境和资源的双重约束67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69
三、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较低69
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70
五、东部地区缺乏区域内的协调和合作71
第三节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途径73
一、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73
二、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73
三、发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75
四、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75
五、促进区域产业整合,推进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76
六、加强东部同中西部地区的融合77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81
第一节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81
一、西部地区概况81
二、西部地区的开发历史82
第二节 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84
一、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84
二、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开发资金来源单一,资本缺乏85
三、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86
四、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86
五、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仍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88
六、城市化水平低,形成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制约89
七、产业结构演变缓慢89
八、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且在区域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90
第三节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途径91
一、继续优先推进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92
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92
三、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93
四、吸引投资,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94
五、加快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进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94
第六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98
第一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98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意义99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意义100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基础102
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制约因素105
一、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105
二、产业结构失调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06
三、失业职工多,社会保障压力大108
四、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制约109
五、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困难109
第三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110
一、促进市场体制在基础性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110
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111
三、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112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13
五、推进资源型企业和地区产业的改造和升级114
第七章 中部地区崛起117
第一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118
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118
二、农业发展优势118
三、能源原材料优势122
四、市场优势124
五、产业优势124
六、劳动力及人才优势126
第二节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意义127
一、中部地区崛起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127
二、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8
三、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28
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经济适应新世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129
五、中部地区崛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需要129
六、中部地区崛起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130
七、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长期保持吸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131
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中部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131
九、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东部地区的升级和西部地区的开发132
第三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132
一、东部大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32
二、西部大开发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34
三、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35
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36
第四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策138
一、更新传统思想观念,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138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塑造区域形象139
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中部经济的竞争力139
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40
五、实施分工创新战略,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141
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有地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142
七、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育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极142
第八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144
第一节 城市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44
一、城市是特殊的经济区域144
二、中国城市的经济功能147
三、中国城市发展状况149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154
一、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54
二、中国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156
第三节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161
一、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优化161
二、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165
三、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70
第九章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178
第一节 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178
一、发展经济学对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179
二、城乡一体化理论180
三、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的研究183
四、中国的城乡一体化研究184
第二节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现状评述与成因解析187
一、中国城乡发展差距的现状评述187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成因分析193
第三节 城乡差距的经济与社会效应198
一、城乡势能198
二、城乡差别效应200
三、城乡差距推动制度变革202
第四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创新204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204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与方式206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207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选择208
第十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213
第一节 县域经济:内涵、特征与经济地位213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213
二、中国县域经济的特征216
三、县域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18
第二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19
一、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219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21
第三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225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225
二、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33
三、经济结构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237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39
第十一章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243
第一节 资源型地区概述243
一、资源型地区的定义和分类243
二、资源型地区产业的特点246
三、资源型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48
第二节 我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问题249
一、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型产业依赖度过大249
二、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以及企业社会化负担过重249
三、地区开发的飞地性与低层次产业结构之下的地区布局问题250
四、人才综合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流失严重251
五、区位禀赋低下251
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虚假性251
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治理压力大252
第三节 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252
一、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内涵252
二、国外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基本模式253
三、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对策254
第十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6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261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261
二、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262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26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63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65
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66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进一步加强和增进民族团结266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衡量267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性衡量267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衡量267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270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270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273
第五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274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274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275
三、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277
第六节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278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利益协调278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框架279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宏观调控283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283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283
二、中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286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政策288
一、区域财政政策288
二、区域金融政策291
三、区域投资政策293
四、区域产业政策295
五、区域法律政策297
后记298
热门推荐
- 3369661.html
- 35503.html
- 535220.html
- 1488733.html
- 3594390.html
- 1767036.html
- 3870798.html
- 1137712.html
- 872825.html
- 153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9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8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8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4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2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7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4855.html